工業和信息化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生態環境部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
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商務、市場監管主管部門: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輕工業“三品”戰略成效顯著,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在滿足消費、穩定出口、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仍面臨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國際知名品牌不多、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高等問題。為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深入實施數字“三品”戰略,構建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實現我國輕工業由大到強的跨越。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輕工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占工業比重基本穩定,擴內需、促消費的作用明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增強。
——行業經濟穩定運行。輕工業增加值增速與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平均水平一致,重點行業利潤率和主要產品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較快增長,重點行業研發投入強度明顯提高。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每年增加一批升級和創新消費品。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和先進制造業集群。鞏固提升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產業發展優勢,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
——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培育一批消費引領能力強的輕工產品品牌。造就一批百億元以上品牌價值企業,重點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進一步鞏固,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鏈。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推廣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綠色發展取得新進步。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二、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
(三)加快關鍵技術突破。針對造紙、家用電器、日用化學品等行業薄弱環節,研究制定和發布一批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實施“揭榜掛帥”等舉措,深入推進技術研發與工程化、產業化,加快建立核心技術體系,提升行業技術水平。面向未來重大消費需求,推動建立跨行業、跨學科交流機制,加強戰略前沿技術布局。
(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的輕工業創新體系。強化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優化輕工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布局,鼓勵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創新平臺型企業。加強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一批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五)優化標準體系建設。圍繞產品安全、質量提升、節能節水環保、網絡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快家用電器、家具、照明電器、嬰童用品等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優化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供給。建立老年用品產業標準體系,引領適老化產品發展。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技術組織專業水平,發揮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作用,促進技術創新、標準研制和產業化協調發展。加快適用國際標準轉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
三、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
(六)增加升級創新產品。圍繞健康、育幼、養老等迫切需求,大力發展功能食品、化妝品、休閑健身產品、嬰童用品、適老化輕工產品等。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積極開發適應農村市場的產品。培育一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壯大一批設計園區、設計小鎮,支持家用電器、家具、皮革、五金制品、玩具和嬰童用品等行業設計創新。促進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發掘文物文化資源價值內涵,在工藝美術、文教體育用品、禮儀休閑用品等行業發展文化創意產品。推動“地方小吃”食品工業化。
(七)提升質量保障水平。推動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升產品舒適性、安全性、功能性。鼓勵企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開展對標達標活動。發揮質量標桿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開展質量風險分析與控制、質量成本管理等活動,提高質量在線監測、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建設一批高水平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提升檢驗檢測水平。
(八)強化品牌培育服務。培育會展、設計大賽等品牌建設交流展示平臺,在家用電器、皮革、五金制品、鐘表、自行車、家具、化妝品、洗滌用品、乳制品、釀酒、功能性食品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推廣具有中國文化、中國元素、中國技藝的產品,樹立行業品牌。鼓勵第三方機構加強品牌策劃、評價、宣傳等服務,助力海外商標注冊、品牌國際化推廣,提升品牌影響力。
(九)推廣新型商業模式。鼓勵輕工企業加快模式創新,構建有跨界融合特點的“商品+服務+文化”組合,聯合互聯網平臺企業向線下延伸拓展,建立品牌與消費者間的深層次連接,形成基于數字決策的智慧營銷模式。積極運用新技術,推動傳統制造模式向需求驅動、供應鏈協同的新模式轉型。
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利用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基礎材料、零部件、軟件、工藝、元器件和產業技術基礎,加快補齊輕工產業短板。推進輕工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加快計量測試技術、方法和裝備的研制與應用,提升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深入實施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促進成果創新示范應用。大力開發塑料制品、家用電器、食品等行業高端專用裝備。
(十一)加快產業鏈補鏈強鏈。編制家用電器、塑料制品、化妝品、乳制品等領域產業鏈圖譜,建立風險技術和產品清單,推動補鏈固鏈強鏈。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加強風險評估,提供信息服務。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標識解析體系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合作。支持乳制品、罐頭、釀酒、糧油等行業建設優質原料基地。
(十二)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引導企業綜合應用新一代數字技術,逐步實現研發、設計、制造、營銷、服務全鏈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支持龍頭企業構建智能制造平臺,爭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項目。在家用電器、家具、皮革、造紙、塑料制品、縫制機械、五金制品、洗滌用品、食品等行業推廣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推動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培育一批網絡安全示范標桿。培育數字“三品”示范城市。
(十三)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進輕工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輕工業提質增效。引導輕工行業完善服務型制造評價體系。鼓勵企業建立客戶體驗中心、在線設計中心等機構,分析客戶需求信息,增強用戶參與設計能力。
五、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十四)加快綠色安全發展。有序推進輕工業碳達峰進程,繪制造紙等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加大食品、皮革、造紙、電池、陶瓷、日用玻璃等行業節能降耗和減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額和污染排放標準,樹立能耗環保標桿企業,推動能效環保對標達標。推動塑料制品、家用電器、造紙、電池、日用玻璃等行業廢棄產品循環利用。在制革、制鞋、油墨、家具等行業,加大低(無)揮發性有機物(VOCs)含量原輔材料的源頭替代力度,推廣低揮發性無鉛有機溶劑工藝和裝備,加快產品中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含量限值標準制修訂。推動企業依法披露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統籌發展和安全,指導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范安全生產條件,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十五)全面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加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鉛汞鉻等有害物質源頭管控和綠色原材料采購,推廣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完善綠色工廠評價、節水節能規范等標準,建設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積極推行綠色制造,培育一批綠色制造典型。鼓勵企業進園入區,引導企業逐步淘汰高耗能設備和工藝,推廣使用綠色、低碳、環保工藝和設備,推進節能降碳改造、清潔生產改造、清潔能源替代、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節水工藝改造提升,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減污降碳協同控制水平及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十六)引導綠色產品消費。加快完善家用電器和照明產品等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促進節能空調、冰箱、熱水器、高效照明產品、可降解材料制品、低VOCs油墨等綠色節能輕工產品消費。引導企業通過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等方式增強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行動。
六、優化協調發展的產業生態
(十七)提高企業差異化發展水平。聚焦家用電器、電池等行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培育自主生態,發展成為領航企業。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提升工程。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配置,實現做優做強。推動大中小企業在協同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融通發展。
(十八)建設高水平的產業集群。推動現有集群轉型升級,構建資源高效利用、綠色低碳環保、產業分工協作、企業共生發展的生態體系。推動一批老年用品產業園區向產業集聚區方向發展。選擇主導產業特色鮮明的集群,以產業鏈強鏈補鏈為導向,強化區域協同和國際合作,推動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十九)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落實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防止產能低水平重復建設,推動輕工業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空間格局。推動東部地區凝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建立前沿技術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品牌中心。引導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和優勢的制造基地。推進東北地區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鞏固提升傳統優勢輕工產業。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輕工產業。
(二十)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發揮輕工業產能優勢,加強國際合作,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提高產品附加值,鞏固傳統國際市場,開拓新興市場,鼓勵輕工產業“走出去”。做好自由貿易協定原產地證書簽證工作,幫助輕工產品在協定伙伴國或地區享受關稅減免。推進檢驗檢疫電子證書國際合作,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和產品認證制度,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能力。
七、加大組織保障實施力度
(二十一)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落實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用好現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根據當地輕工業發展需要,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各類基金,支持重點輕工領域創新發展和薄弱環節攻關突破。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及地方相關政策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加大對輕工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提升輕工業發展效能。
(二十二)強化高素質人才支撐。完善輕工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科專業建設,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模式,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加快建立多層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入實施知識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動,持續開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輕工大國工匠推薦活動,支持舉辦行業性創新創業大賽,加大對創意設計優秀人才和團隊的表彰和宣傳力度。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現代學徒制度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健全大師帶徒傳承機制。培育造就一批創新企業家、先進制造技術人才和先進基礎工藝人才。
(二十三)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支持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產業信息、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地方出臺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促進當地輕工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利用行業工業大數據,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的數據匯聚,推動上下游企業開放數據、合作共享。
(二十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強對重點輕工產品的質量監管,推動實施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打擊和曝光質量違法和制假售假行為。依法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重點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遴選若干輕工典型企業。加強對輕工綠色創新產品、企業先進經驗做法的宣傳,組織行業發布“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輕工)”。鼓勵有條件的城市以博覽會、購物節、動漫展、重大賽事活動等為載體,促進輕工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二十五)加強組織實施。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商務、市場監管主管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過程管理,抓好貫徹落實。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溝通政府與服務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本意見落實效果跟蹤,及時反映行業和企業訴求,圍繞行業特定需求和共性任務開展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各項活動,引導企業加強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生態環境部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
2022年6月8日
轉自:工信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