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交通新樣板
中國技術走上“一帶一路”
當地時間3月18日早6時,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此時正是朝陽升起的時刻,陳效文剛吃完早飯,準備迎接一天的忙碌工作。而從家里到辦公室他會與許多當地市民一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陳效文是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的經理,從中國到亞的斯亞貝巴的近3個月里,他出行時感受最深的就是“等待”。亞的斯亞貝巴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乘坐公交車是當地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但由于客流量大、覆蓋率低、發車間隔長、調控不精準,每到高峰時段,在公交車站等上半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當地公共交通急需進行智能化升級,這也是陳效文不遠萬里來到這里的原因。
2021年12月29日,在千家萬戶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新年的時候,陳效文經過12個小時的飛行來到亞的斯亞貝巴。與他一同“出遠門”的除了隨身的行囊,還有來自中國海信的智能交通建設技術和經驗。
3月14日,海信與亞的斯亞貝巴市政府正式簽約智能公交建設項目,陳效文是這個工程的項目經理。從落地的那刻起,他帶領的團隊將在埃塞俄比亞扎根兩年,助力亞的斯亞貝巴市建設現代化智能化公交管理新模式,切實改善當地市民的公交體驗,打造“一帶一路”智能交通領域的國際合作新樣板。
埃塞俄比亞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也是中非產能合作“先行先試”示范國家。近年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化,從鐵路、汽車到智能手機,再到智能交通,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和技術在非洲落地,為當地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關積珍表示,海信中標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智能公交項目,對中國智能交通行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這個項目是由世界銀行貸款的項目工程,按照國際化規則運作,中國企業能夠中標,說明中國企業具備了與國際企業在海外智能交通市場同臺競爭的能力;另一方面,說明中國的技術標準開始系統性走向海外市場,這是一個重要開端。
“這是中國企業技術實力和執行能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海信國際業務總設計師王永磊看來,中國國內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的交通狀況和場景的復雜性放之全球少有,這些場景“逼出”了中國企業在技術、產品、服務上的競爭力,錘煉了中國企業在復雜場景下設計出與之適配的系統性方案并將其落地執行到位的獨特能力。
王永磊為此由衷感到自豪:“目前,對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中國智能交通企業已具備了迅速的反應能力,能夠以數據驅動發現問題,以AI驅動解決問題。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很多方面已處于領先水平。”
“埃塞俄比亞近年來雖屢有內戰,但基礎設施在不斷改善,尤其是在亞的斯亞貝巴地區,但由于缺乏先進管理模式和智能化技術,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大。”陳效文對國際商報記者感慨道,“在埃塞俄比亞,我一邊感受著實際的交通狀況一邊在心中想著方案,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決心把這個項目做成模范工程。”
該項目作為海信智能交通“出海”第一單,海信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擺在陳效文面前的是一張白紙、一塊“硬骨頭”,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更在無形中增加了項目的推進難度。
“最難的不是語言和地理距離,而是文化差異帶來的需求差異。”陳效文說,由于智能交通有很強的國情和地域特征,不同國家乃至不同城市面臨的問題各有差異,要解決問題就得深入當地。為徹底摸清當地交通狀況,他帶領團隊多次利用工作間隙去街頭探查公交車、站點、場站等,不斷與國內團隊溝通協商改善項目實施方案,終于在3月15日完成當地分公司的成立手續。
現在,陳效文的團隊已初步磨出了一套適合埃塞俄比亞國情的智慧公交實施方案,目前項目已進入執行階段,他想用技術“填平”時間,用2年的努力跨越20年的發展,為當地智能交通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白舒婕)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