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貿易進入黃金期 跨境電子支付更便利
RCEP加速域內“微型跨國企業”崛起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誰在滿足全球買家層出不窮的新需求?
“一個速溶于水的環保狗狗糞便袋,我們賣爆了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國”; “我們在Tiktok上的‘粉絲’過億,產品除了銷往歐美日外,也進入了東南亞市場”;“10年前我學的外貿專業很熱門,畢業后進外貿公司又要搶破頭,但現在,跨境電商比外貿公司火多了,當年沒進外貿公司的我,現在反而成了學弟學妹們口中的成功師兄”……
說這些話的,并不是傳統跨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而是來自珠三角、長三角甚至內陸省市的80后、90后外貿人,他們白手起家打造的,或許是全世界最微小的跨國企業。
“未來3年仍是數字貿易的發展黃金期。在亞洲范圍,大量微型跨國企業正快速崛起,他們不僅把生意做到萬里之外的多個海外市場,也將成長為未來全球貿易的主力。”德勤中國區副主席林國恩如是說。
12月14日,德勤發布2021年度《科技賦能亞太數字貿易》報告,將目光聚焦在疫情中逆勢上揚的全球數字貿易,詳細分析了亞太數字貿易生態變化,首次勾勒出這場變革中的主角——成長中的亞洲中小跨境電商。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政策紅利和數字技術助力下,他們正嘗試關鍵一躍,成長為“微型跨國企業”。
RCEP破壁壘、降成本
亞太數字貿易進入強增長周期
2020年-2021年,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和商家的數字化進程,全球買家都開始習慣在線“買買買”,全球數字貿易實現快速增長。
聯合國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商品貿易量超過5.6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跨境電商更是借勢起飛。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了20%,2020年其規模就達到1.7萬億元,其中出口占2/3,增長40%。
而這樣的增長才剛剛開始。德勤報告指出,在技術進步、國際合作開放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全球貿易正進入智能化升級新階段。包括5G在內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落地,海量大數據疊加人工智能,讓智能決策成為可能,幫助開啟萬物互聯時代。技術升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加入數字貿易的全球產業鏈,以滿足全球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數字消費習慣,其中,亞太將成為全球數字平臺建設的生力軍。
與此同時,全球不同區域的政策構建也正在影響該區域的發展態勢。一方面,2022年1月1日,RCEP這個惠及人口最多、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即將生效,將從消除關稅壁壘、建立靈活的原產地規則、促進電子商務、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重視中小企業和技術合作等五大方面促進區域數字貿易。另一方面,從2021年7月1日起,歐盟增值稅改革正式實施,主要改革重點包括取消22歐元的增值稅免征、統一遠距離銷售應稅注冊門檻、擴大“一站式”合規機制適用范圍、明確電商平臺增值稅納稅義務。
對此,德勤報告預測,此消彼長之下,未來亞太區域內的數字貿易活動將呈對比性增強之勢。技術紅利疊加政策紅利,未來3年亞洲的“微型跨國企業”將迎來關鍵一躍。
“RCEP的實施能夠實實在在解決跨境電商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廣州延訊貿易總經理李大衛表示。該公司員工不到100人,專注做家居和照明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談及RCEP將帶來的紅利,李大衛舉例說:“這兩年日本的關稅成本過高導致很多中國跨境電商賣家放棄了日本市場。如果RCEP落地能逐步實現成員國之間享有零關稅,這對于跨境電商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根據德勤對亞太9個國家的調研,亞太跨境電商企業對RCEP的生效充滿期待,特別是在簡化清關手續、提高效率方面,其次是期望降低關稅壁壘、降低企業本地進入門檻。
不滿足于依賴大平臺
七成“微型跨國企業”想自建獨立站
“微型跨國企業”是個什么概念?如廣州延訊貿易總經理李大衛的公司一樣,員工不過百、貿易遍全球是一大特征。德勤對亞太多國6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的調研顯示,85%的跨境電商都是規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業;少到只有一兩個人,卻能把生意做到平均超過3個以上的海外市場。3C、家居、美妝、服飾等是“微型跨國企業”出口全球的熱銷尖貨,歐美市場是出口的主要市場,東南亞則被公認為發展最快的新興市場。
同時,這些“微型跨國企業”的創始人多為80后、90后,生來就是“互聯網原住民”,不像老一輩外貿人受限于國際采購巨頭訂單,他們更擅長從全球社交網絡直面和挖掘消費需求,借助“本地制造”和亞太柔性的供應鏈為海外年輕消費者提供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DTC)。
85后的李大衛談起自己的職業歷程時說,10年前進入跨境電商領域,那時跨境電商還是藍海市場,10年間,公司的業務從eBay擴展到亞馬遜、速賣通,而他現在最想嘗試的是做獨立站。
從抖音直播做到Tiktok短視頻帶貨的95后阿祝,也對獨立站“情有獨鐘”。“我們更愿意自建獨立站,因為在亞馬遜上每開一單就要繳納15%的手續費,做獨立站能把手續費控制在7%。而且做獨立站相當于給自己帶貨、帶流量,掌握的話語權更多,只需擁有充足的貨源。”
目前,阿祝的團隊不到20人,其中3個創始人負責研發爆款,十幾個員工負責做視頻創作和獨立站運營。他們開了上百個視頻號,服務全球1億多“粉絲”,再把“粉絲”引流到自建的多區域外貿獨立站,主打服裝、寵物、家居等垂直類目。目前,其主營的質優價廉的“國貨”已銷售到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德勤報告顯示,當前,亞洲“微型跨國企業”64%的生意做在亞馬遜,31%做在eBay,做自建站和Lazada的各有18%,14%做速賣通,13%做其他海外本地電商平臺。但2021年以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三成企業已建好專屬的獨立外貿網站,另外七成企業也希望能自建獨立站。相比以往主要依賴亞馬遜等平臺,自建獨立站的興起是“微型跨國企業”自主品牌意識覺醒的標志。這不僅能免去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進場費”,避免受制于大平臺的規則制約,也能更直接地面對消費者,增強“粉絲”的品牌忠誠度,使后續促活、拉新更有主動權,同時提升數字貿易數據的安全性。
RCEP域內跨境金融服務韌性強
“微型跨國企業”出海更安全可靠
盡管遭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RCEP區域的跨境金融服務仍顯示出強大的韌性。
12月14日,浙江大學和螞蟻研究院聯合推出的“RCEP區域數字貿易跨境支付服務指數”側面印證了亞太跨境電商的資金結算通道能力在近年來的顯著提升,其中“微型跨國企業”的活躍度、活力值最高。
該指數從RCEP15國區域內中小跨境電商企業視角出發,綜合了參與跨境收款賣家數、交易金額、支付筆數、收款平均時長和支付幣種等一系列指標,從跨境金融服務規模和服務質量兩大維度來衡量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變化。
指數顯示,2018年至今,RCEP區域數字貿易跨境支付服務指數4年內上漲了近2倍,年化增長率達18.55%。2020年跨境支付服務規模指數的年環比增速為53.5%,2021年的年環比增速為14.7%,兩年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其中,以支付筆數為標準衡量的支付活躍度遠遠領先于賣家的增長數以及交易金額的增長,在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5.6%,創下歷史新高。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圣林分析稱,這說明中小賣家在增加,訂單逐漸呈現碎片化、小單化特征,印證了亞洲“微型跨國企業”的崛起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德勤發布的2021年度《科技賦能亞太數字貿易》報告顯示,目前“等船來”是行業的普遍焦慮,尤其是“集裝箱熱”已影響到“微型跨國企業”的送貨效率,物流成本過高、清關查驗困難成為當前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但與此同時,在“微型跨國企業”的經營百寶箱里,由于數字技術助力跨境支付可實現零門檻、低成本、高效率,企業對跨境收款的工具較為滿意。
團隊僅有12個人,生產自有品牌的環保型寵物糞便袋和環保洗碗布,通過跨境電商火爆歐美市場的深圳戈銳科技聯合創始人丁超是跨境收款工具的簇擁者之一。他表示:“過去做外貿回款整體周期至少要1~2個月,而如萬里匯(WorldFirst)等電子支付平臺提供的跨境收款服務可以做到一分鐘到賬,費率也是市場最低。如市面費率為0.8%,跨境收款工具可以做到0.3%。同時,萬里匯還能直接支付寶到賬,方便企業再去內貿批發平臺進貨,這樣一來能縮短30%的時間成本。此外,其還能幫助企業完成歐洲多國市場的VAT消費稅申繳。”
作為一名“微型跨國企業”的當家人,廣州延訊貿易總經理李大衛則把跨境的數字金融服務比作外包的“數字首席財務官(CFO)”。“有了懂技術的‘數字CFO’,企業‘出海’更安全、更可靠,基本不用擔心資金的安全性問題了。”
“數字科技時代,支付技術讓小微企業也有機會成長為微型跨國企業,讓他們以極低的門檻坐上全球數字貿易的列車,甚至和那些跨國大企業們坐到同一等車廂。”賁圣林表示。
萬里匯中國負責人范簡表示,“微型跨國企業”在出海的過程中需要更多政策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來幫助他們更快捷、更安全地進行跨境“收付兌”,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抓住全球數字貿易商機。
“我們近期提供了網商貸、美金貸等多種服務,希望能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在年末的節日‘消費戰役’中用技術的力量幫他們‘搶籌’,緩解企業備貨、發貨等需求集中爆發的資金壓力。伴隨明年RCEP的生效,中國的‘微型跨國企業’還將迎來更大的風口。”范簡說。(李子晨)
來源: 中國商務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