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許多經驗派人士都認為家具行業不太可能產生大企業,因為家具太個性化、私人化,企業終究會在流程化、標準化、規模化與品牌化上遇到瓶頸。
十多年后的今天,隨著全友、歐派、顧家、尚品等諸多年營業額或市值過百億元級品牌的崛起,似乎需要重新認識家具行業。
縱觀中國家具品牌的發展路徑,我們會發現:成功的家具品牌中不乏經營上的高手,甚至只是靠營銷、機會上的捕捉,而不是靠管理取得成功。
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過去的三、四十年,中國企業發展的主旋律是外延式增長,這種模式必須依靠經營驅動。但經營要走得更遠,還是需要管理來夯實基礎——這是許多家具企業都需要補上的一課。所幸在家具行業以經營為主導的外延式增長潮流中,還有著以中山四海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簡稱四海家具)為代表的從管理走向經營的內涵式發展之路。
時間的玫瑰
需要強調的是,把四海家具定位為內涵式發展的代表,并不意味著其他家具企業的生產效率就一定比四海低。據相關公司的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度顧家、歐派、尚品的人均產值分別達到62萬元、54萬元、31萬元。而業內一位資深人士透露,四海家具同年度的人均產值(按出廠價格計算)僅為28萬元左右。
考慮到高端家具的終端價格一般為出廠價的2.5倍,同時假設終端商同樣“對半賺”,那么四海家具按終端價格口徑統計的人均產值應在28萬元?49萬元之間。但即使是這樣,四海家具的生產效率也只是高于尚品、全友及多數家具企業,而不太可能高于顧家、歐派等頂級品牌。
從消費者品牌感知角度來看,由于在渠道、傳播上的長期低調與守勢,無論是四海家具的企業品牌,還是旗下的卡芬達、奧卓、十二橡園等產品品牌,相比于顧家、歐派、全友、尚品等,充其量只是一個“沉默的小伙伴”。
“四海家具在大眾消費領域沒有什么聲音,但在家具行業,只要提及四海,很多人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在產品質量標準引領、生產管理控制以及企業文化的包容性等方面,四海家具一直都在領行業之先。”一位曾經深耕家具行業的媒體記者如此評價四海。
品牌是時間的玫瑰。從1971年在香港創立,到后來扎根廣東中山,四海家具已經歷近50個春秋的市場歷練。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7年,超過10年的民營企業不到總數的20%,活過50年且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民營品牌,絕對是難能可貴的“老字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四海家具可謂中國現代家具發展的縮影。
早在1990年代中期,四海家具在行業內率先引進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那個家具產品供不應求的時代,此舉可謂家具行業在產品質量控制領域最早的“吃螃蟹者”。而作為全球三大生產管理理論中的兩大理論——TOC(瓶頸理論)與精益生產,也早在十多年前就相繼引入四海家具并一一落地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四海家具目前已全部按照室內人造板排放的E0標準進行生產。這個標準規定的甲醛含量≤0.5mg/100g,其苛刻程度遠高于國家強制執行的E1標準(甲醛含量≤1.5mg/100g)。而為了達到這種高標準,四海家具每年在板材上要付出高于行業平均成本20%的額外代價。
四海家具最值得炫耀的還是“人”。走進四海家具總部與工廠車間,隨便問問,就會發現許多都是“老四海人”。比如在四海家具工廠干了14年的品質總監蕭先生、在公司總裁辦干了整整20年的秘書李女士、在公司國內營銷部服務整整30年的姚女士等等。據統計,四海家具發展的高峰期即2014年前后,在四海家具工作10年以上的員工占員工總數的30%、滿20年的員工占員工總數的10%。
阿米巴激流
正是這群不離不棄的老四海人,為四海家具“管理驅動”的企業文化注入了信任、規則、秩序、穩健、默契、有機、彈性的基因。也正是這些基因,讓四海家具在以往的品牌競爭中保持了一種“閑庭信步”的從容:當別人把重心放在機會捕捉、資源獲取與規模效益時,四海家具一直偏重于專業專注、資源整合與效率提升;當行業盛行狼性攻擊、零和博弈、快速擴張時,四海家具依然把內斂含蓄、謹慎穩妥、秩序井然放在第一位。
即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家具外銷遭遇寒冬時,四海家具依然保持了一貫的增長慣性。只是到了2015年前后,因為年久日深的自足與自適,又碰上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一向四平八穩的四海家具開始面臨諸多挑戰、沖突與掙扎。
“四海家具講究家庭文化氛圍,股東最多的時候有250人,這種文化是其發展的原動力,但漸漸地也出現了消極的一面。”四海家具行政副總裁何曉媚說,許多員工感受不到外部環境壓力,安于現狀,狼性文化不足、經營意識淡薄、學習積極性不高,企業增速逐年放緩。“這種現象之前只是‘溫水煮蛙’,上上下下都沒十分在意。但到了2015年,我們發現,以前一直很好賣的四海家具,銷售上也開始旺季不旺了。”何曉梅表示。
正是在這個時候,旨在讓“人人成為經營者”的阿米巴被引進了四海家具。“早在2012年,四海行政總裁何志雄就有幸參加了稻盛和夫在北京的‘活法’講壇,回來后就開始邊做邊學,從財務的角度搞獨立核算。”何曉媚說:“因為缺少變通與系統思考,有一段時間走進了誤區。我們剛開始引入阿米巴時,實際上做的只是成本核算,而且只是工廠部分的核算,用于核算的數據也不準確,員工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最后,我們想到了找外援來協助。”
以廣州柏明頓管理咨詢集團首席顧問胡八一博士、資深顧問吳志華為首的一群中國式阿米巴咨詢人,于2015年12月走進了四海家具。“四海家具的問題主要在于經營,但經營上大刀闊斧變革又與四海向來的企業文化、管理文化不適應,所以我們最后開出的是‘從管理走向經營’的漸進式變革‘藥方’。”吳志華說,柏明頓主要為四海家具做了三件事:一是基于市場與客戶研究,對四海的業務戰略作了重新分析、梳理與明確;二是組織扁平化、責權對等與明晰化、人崗適配及人員整合與優化;三是在前兩個動作的基礎上,劃小核算單元、內部交易與定價核算等。
四海家具以前的業務主要靠外部渠道驅動,在營銷上一直比較保守。正式實施阿米巴后,四海家具的工程與固裝兩大直銷板塊得到了進一步強化與突出,組織流程再造也以此為準繩。戰略與組織設計完成之后,“休克性療法”便開始了:全體員工首先全部下崗,然后再重新競聘上崗。
最終,四海家具的組織層級由九級壓縮到五級,沒有了副總崗位;七家工廠整合為四家,公共職能人員也因此減少;原來很多單獨的崗位如車間技術員、生產管理員、計劃人員等,也實行了合并兼職。壓縮的同時,調整優化也同步進行。比如公司國內市場總經理姚女士,原來管理著整個國內銷售市場和工程,后來就只負責工程開拓,由一個管理型老總變成了實際意義上的“特種兵”。
經營的春天
“我感覺自己被拋進了大海,一切從零開始。沒有銷售工具,自己一點一點地摸索著做;沒有可借鑒的案例,就在老客戶基礎上,參考網上的資料,一步步地修整。”姚女士說:“受益于四海品牌長期以來形成的口碑效應,折騰了半年之后,我終于開發了第一個開發商客戶。對方一下子就訂了四海400多套高端別墅家具——成就感一下子就有了,工程部開始發展起來,人員從當初的我一個人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多個人。”
2016年,四海家具成立了固裝板塊事業部,一方面依托前端門店與經銷商接單,另一方面自建營銷隊伍。“后來考慮到成本投入風險以及沒有合適的人才來牽頭,就做了個妥協:固裝事業部只是名義上的,只有安裝、工程和工廠部分,沒有營銷職能。”吳志華說:“這個事業部剛開始還是按照‘成本巴’來算計,比較保守,但慢慢也開始在向‘利潤巴’方向演繹,許多員工都有了成本、利潤意識。”
由于方向精準、人員整合到位,尤其是對每個職位、每個人的權責利作了重新量化,一年后四海家具的人均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兩個“種子板塊”都開始有了起色。但阿米巴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柏明頓專業團隊于2016年12月退出后,四海人自己開始在阿米巴路上繼續前行。最新資料顯示,從阿米巴實施以來的2016到2018年,四海家具按照出廠價計算的人均年產值從19.4萬元提升到28.2萬元。尤其是工程板塊,營業額迅速上升到整體業務量的10%,而固裝板塊年營業額也達到3800萬元。
“實施阿米巴后,確實在降本增效方面業績明顯,員工的經營激情也開始高漲,同時有效地支持與輔助了公司戰略。但我們的阿米巴做得還不夠理想,主要是阿米巴道行太深,我們也還在邊做、邊學、邊悟;同時,人才培育有一個時滯效應。”何曉媚說:“加上房地產市場波動、內需不足、互聯網渠道興起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反應還是不夠快。但不管怎樣,阿米巴這條路,我們還是會一直走下去,下一步將加大經營創新力度、資源整合力度以及人才培育與引進的力度。”
令人感慨的是,阿米巴在四海家具落地過程中,許多老員工因競聘不到崗位或業績達不到要求,紛紛下崗或離開四海,其中包括公司部分高管的親屬,行政總裁何志雄也主動退居二線。所幸的是,在人員分流過程中,一些員工從后臺茁壯成長為一線“英雄”。“聽說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不以裁員、甚至不以業績考核為目的,四海家具目前所處的環境及自身條件,還不能完全做到,需要我們繼續努力。但一些老員工離開后,公司投入了一些創業啟動資金與資源,幫他們在各地做起了經銷商,變成了四海‘子弟兵’,這樣的人目前有十多位。”何曉媚補充道。
種種跡象表明,在四海家具落地的是一種“輕阿米巴”模式,與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不完全相同。畢竟,南桔北枳,時空背景不同,阿米巴模式也需要因地制宜地作出相應改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四海家具始終遵循了阿米巴的本質,即通過員工責權利的不斷精細量化考核,一步步地完成對員工身份、權利以及功能角色的塑造。
這一點也得到了胡八一博士的認同:“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還是要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一個有機細胞,讓企業成為和諧社會的一個社區,而不僅僅只是效率的機器。經過阿米巴改造,人人成為主動性、創造性、責任擔當的個體后,企業哪怕成長緩慢一些,成為不了‘五百強’,但至少可以活上五百年。雖然我們不要高估管理對于企業當下的作用,但也不要低估管理對于企業未來的價值——這應該是四海帶給家具行業的最大財富。”■
作者單位 廣州柏明頓管理咨詢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