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炒每一盤菜、理性看待每一條差評、記下3000多位顧客的喜好……據央廣網近日報道,黑龍江雞西市一對小夫妻,將一個200平方米的半地下店鋪開成了網紅“金牌好店”,店里最暢銷的菜品“韭菜盒子”單價1.9元,最貴的8~10人餐128.8元,顧客不僅有周邊的老街坊,也有慕名前來打卡的年輕人。
隨著社交平臺的蓬勃發展,頻頻有“寶藏店鋪”火爆出圈。不同的是,以往走紅的往往是大城市或網紅城市的某些店鋪,如今這個隱藏在小城一處半地下的小店卻突然火了,令人意外和深思。
透過新聞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成功密碼之一是守住品質,一天1000多盤菜全是“一勺醬油一勺醋”地炒出來;還有創新意識,在大眾餐館按部就班時,他們推出了新穎的“小份菜”,同時還積極“觸網”開直播、打造自己的IP;還有用匠心待客的情誼,老板娘手機里備注著3000多位顧客的口味偏好……
不難發現,除了不斷提升品質、口味等餐飲行業的“標準動作”之外,對顧客體驗的關注、對情緒價值的滿足,這種“自選動作”或許是類似出圈的網紅小店與同類店鋪拉開差距的重要原因。這是商家的巧思和匠心,也是換位思考的真誠與溫情。將心比心方得人心,商家在意消費者的體驗,消費者才會“來了還想來”。
如今,“悅己經濟”流行,不少消費者熱衷于為情緒買單。在不少行業,“人情味”正在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比如,“五毛糖水奶奶”,糖水數十年不漲價,“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里都有她”;又如接住“潑天流量”的淄博,很多地方都有燒烤,游客為何偏要去淄博吃?用游客的話說就是“吃的是燒烤,更是好客山東的那份熱情”;再如“寵粉”的哈爾濱,無論是索菲亞大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松花江冰面上的浪漫熱氣球,還是商場里輪番登場的交響樂團,無不讓游客感覺賓至如歸。
互聯網時代,大到一座城,小到一間店,都有被看見的可能與機會。然而,當“潑天流量”襲來,還得有本事接住。在同質化競爭激烈、消費者眾口難調的當下,一個小飯店的突圍可以成為一種參考樣本——做人的生意,必須回到對人的關照上來。(來源:工人日報 韓璐)